上世纪90年代,韩国作为“亚洲四小龙”之一,经济飞速发展,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。而与之命运相似的菲律宾,却仍然在贫穷的边缘挣扎。今天,当人们谈到菲律宾时,首先想到的可能是“菲佣”这个词。如果菲律宾能为国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,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富足,谁愿意远离故土,前往他国,做一个连基本人权都无法保障的“菲佣”呢?菲律宾为什么没能像韩国那样崛起,反而依然徘徊在贫困的边缘?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得从两国的历史说起。
朝鲜半岛自李朝时期便是中国中原王朝的附属国。当时,中国是明朝的天下,李朝则在明朝的庇护下维持着封建制度。然而,到了清朝末期,满清政府日益衰弱,变成了列强的附庸,最终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,开始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。与朝鲜半岛相比,菲律宾的殖民历史则要长得多,整整超过400年。
16世纪初,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在环游世界时,发现了位于大西洋上的菲律宾群岛,随即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,直到1898年美西战争后,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了美国。而朝鲜半岛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,尽管受到了残酷压迫,却始终没有失去自己的民族性。相反,韩国人民因日本的暴虐统治产生了强烈的反抗精神,这也正是韩国与菲律宾在殖民历史中的一大不同。
展开剩余84%西班牙的统治让菲律宾的传统文化和人口结构受到了巨大影响,尤其是西班牙带来的天主教信仰逐渐取代了菲律宾原有的宗教信仰,至今菲律宾90%以上的民众信仰天主教。一个民族在自身独特的信仰被外来宗教取代的情况下,民族性自然会受到深刻影响。而西班牙及后来美国的文化,尤其是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,也在菲律宾生根发芽,深刻影响了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。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开始对外来文化产生依赖时,国家的整体发展便会受到局限。
1945年,二战结束后,南韩宣布独立,紧接着菲律宾也实现了和平独立,两个国家都摆脱了殖民统治,迈上了自由发展的道路。尽管两国的历史相似,但独立后的起点却大不相同。南韩在独立后,虽面临了美国和苏联的影响,但仍经历了朝鲜战争。战争使南北朝鲜几乎一穷二白,战后满目疮痍。而菲律宾的独立则完全是和平的,它没有经历战乱的摧残,且美国还为菲律宾提供了不少工业基础。因此,菲律宾在独立后发展势头良好。
到了1960年,菲律宾的人均GDP为425美元,远高于韩国的88美元。从这一点来看,菲律宾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菲律宾的发展渐渐停滞,反而是韩国这个起点低的国家,凭借后来的努力,迅速实现了经济崛起,甚至在数十年后,跻身发达国家行列。
有人认为,两国发展差异的原因在于领导人,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。朝鲜战争后,李承晚在南韩掌握了政权,他的独裁政策、镇压反对派,以及屡次修改宪法以加强个人权力,使得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十分失误。面对经济困境,李承晚依赖美国的援助,尽管美国给予了帮助,但国内经济状况仍然堪忧,人民生活困苦。民众的不满导致李承晚被朴正熙以武力赶下台,而朴正熙则成为了韩国经济飞跃的奠基者。
在李承晚执政时期,韩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内向型经济,依赖国内需求,但战后的萧条和资源短缺让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。朴正熙上台后,迅速调整经济政策,转向外向型经济,鼓励出口,依靠外部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。为了实现产业升级,朴正熙政府还扶持了一批大型企业,尽管这种做法让韩国产生了财阀的弊病,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在经济逐渐复苏后,朴正熙提出了产业结构改革,重点发展化学、造船和机械工业,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的产业基础。韩国政府还通过直接投资重工业企业,增强其竞争力,同时对优秀企业进行金融支持,表现差的则减少补贴。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,韩国的经济在1979年达到了207亿美元,较1970年增长了近十倍,成功实现了“汉江奇迹”。与此同时,菲律宾虽然也有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总统——费迪南德·马科斯,但在他的领导下,菲律宾并未出现类似的经济奇迹。
马科斯执政期间,菲律宾同样尝试了出口导向型经济,并进行了一定的工业化改革。然而,马科斯与朴正熙最大的不同在于,朴正熙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,而马科斯却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。在长达20年的执政期间,马科斯通过权力积累了大量财富,他个人财富从上任时的3万美金增至下台时的3.5亿美元,甚至在纽约拥有了巨大的财富。此外,马科斯还在菲律宾修建了一座豪华的行宫,奢华程度堪比皇帝的宫殿。
与此同时,菲律宾的外债不断上涨,人均GDP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。两国领导人的治国风格,使得菲律宾的经济停滞不前,而韩国则因为政策的成功,迎来了经济的腾飞。
从上世纪70年代起,韩国经济飞速发展,远远甩开了菲律宾。尽管两国都经历了政治动荡,韩国在朴正熙去世后,经济基础已经打下,虽然也经历了经济危机,但很快就恢复了过来,并完成了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的转型。三星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,让韩国在全球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。1990年代,韩国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。
相比之下,菲律宾则因为腐败问题和错失经济发展机会,未能抓住增长的契机。马科斯遗留下的债务问题,导致菲律宾经济陷入困境,无法从中发展出实质性的增长。更为严重的是,菲律宾政治长期动荡,2001年至2006年间,发生了约200次政变,尽管这些政变并未成功,但对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。
除了政治因素,菲律宾的社会结构也使其经济发展面临困难。菲律宾是一个民族多元、文化复杂的国家,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分裂使得国家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,而这种分裂正是导致菲律宾政治动荡、经济滞后的根源之一。
本应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资源的菲律宾,原本在20世纪50-60年代是亚洲第二富裕的国家。但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,菲律宾未能及时发展工业,反而继续依赖落后的农业,致使经济逐渐陷入困境。即使在今天,菲律宾的土地依然掌握在少数地主手中,大部分农民并未真正拥有土地,这一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国家的发展。
此外,菲律宾在国际上也有一个固有的刻板印象——懒惰。在很多菲律宾家庭中,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工作,其他成员往往不会再考虑劳动,而是享受生活。这种文化氛围也使得菲律宾逐渐由一个曾被誉为“亚洲最有希望的国家”,沦为如今贫富差距悬殊、以“菲佣”闻名的国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热点资讯